考研數學復習比較好用的方法有哪些?想了解的小伙伴看過來,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1考研數學怎么復習”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內容!
2021考研數學復習方法【一】
基礎復習以數學教材和課后習題為主
數學的基礎復習中教材和課后習題占主要地位,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等。從近十年到十五年的考研試題中發現,考研試題主要原則是考察基礎,基礎題目大概占據80%,真的要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的偏題、怪題、冷門題比例很少。極限、導數、不定積分是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礎,后面的定積分、一元函數微積分學的應用、中值定理、多元函數微積分等內容,可以看成是前三部分的具體應用。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依據考研大綱和歷年考研試題,把握好考試的重、難點。
復習核心是要勤動手勤練習
光看題、不動手練習是誤區,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容不得半點紕漏,在還未構建起整體的知識框架前,一帶而過地復習,往往把握不到重、難點。只有勤加練習,規范答題步驟,才能提高解題和運算的熟練程度。三個小時的考試,本身就是對計算能力和做題速度的考查,而且閱卷都是按步給分,怎么在考場上分分必爭,都要通過自己日常練習過程中不斷摸索。
一些學生復習時,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主要體現在單純看書、看例題、聽課、看別人分析的做題方法和步驟,主動學習能力差,往往投入多,產出少。在做題時,一定要多思考,自己多動手做,不要急看答案解析。這樣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入的掌控,也容易查缺補漏,長此以往,才會具備獨立的解題能力。練習時,注意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努力提高做題速度和準確性。
做題步驟每一步都清楚明白
看書做題必須明白每一步是為什么,不懂得問題可以請教研伴或者你認識的學霸或老師,實在不明白可以在旁邊標注,也許下一輪復習再看時就想通了。這樣看書的確會很慢,但是學得很扎實。后期做題時你就能體會到前期扎實打基礎復習的好處了!
保持清醒的思考
一輪復習中復習數學教材時,做課后習題一定先不要看答案。包括教材的章節習題和復習全書的例題等等,切勿看完題目就看答案,給自己留時間思考。
拿出“做不出來誓死不看答案”的決心,和一些數學大神交流后發現這是他們的共性,既然是大神們的共性,那必然有可取之處,就像發現身邊諸多英語口語很棒的大神都愛看美劇,于是想練口語多看美劇自然是有幫助的。
一些小伙伴像看小說一樣全書,掃過題目和答案一頁頁翻過,貌似效率很高。但看完之后把書拿開,會做的題目又有幾道呢?
不排除個別大神有特立獨行的學習方式,但個人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不看答案,先自己思考解題方法,解答完成后再和答案比對,不要以為這樣很低效,做一道題就掌握一道題目其實是最高效的。
5、及時總結歸納
重要題型一定要及時總結與歸納,記錄在筆記中。做完一種類型的題目,要清楚常用的解題方法和思路,保證再遇到類似題目時,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實用的做題技巧必須在平時多積累,多應用,然后才能運用自如。
2021考研數學復習方法【二】
準備階段(年前-2月)
1.了解考試常識。比如:近幾年數學國家線的分值、了解試卷的題型分值等。
2.明確所報專業考數學一、數學二還是數學三,準備相應教材。
3.考研數學大綱的學習。學習前一年的數學考試大綱,了解考研數學的考察內容和考察重點。
基礎階段(3月-6月)
1.學習目標:不留死角地復習每個知識點
2.階段重點:把李永樂團隊的考研數學復習全書上面的習題都要做一遍。還有基礎過關660題刷一遍。當然這些在等你聽完了網課之后,網課就是李永樂團隊的考研數學全程班。
3.復習建議:
(1)按照章節順序把李永樂團隊的考研數學復習全書。過一遍,不留死角和空白。
(2)對于重要的定理、公式,不能夠僅停留在“看懂了”的層面上,一定要自己親手推導其證明過程。
(3)每天學習新內容前要復習前面的內容,準備一個記題本,將復習過程中碰到的不懂的知識點記錄下與基礎過關660題上面的習題。做錯的習題整理成錯題集。
(4)注意順序:一定要先看書后做題,此階段不要做難題。
強化階段(7月-8月)
1.學習目標:熟悉考研題,分清重難點
2.階段重點:通過大量練習,歸納常見題型,總結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做的習題就是強化過關330題。
3.復習建議:
(1)這一時期考生每天學習數學的時間盡量集中在一起,保證每日至少3個小時連續復習時間。
(2)可以買一本330題,先做練習題,學會歸納題型與??贾R點,把重點、難點以及錯題做成筆記,以便以后復習
(3)遇上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題目要認真對待,切忌一看不會就直接看答案。
提升階段(9月-10月)
1.學習目標:通過整套真題練習,檢查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題的準確度與速度
2.階段重點:研究近20年的真題
3.復習建議:
(1)新的考試大綱此時已發布,對其要求的知識點做最后梳理,熟記各種公式、定理。
(2)利用整段時間做近20年真題,按照3個小時的標準完成一套真題,并特別注意提高做題的度。
(3)通過真題找重點題型和自己的薄弱環節,針對薄弱環節通過做專項模擬題復習。然后看看李永樂老師出版的真題全解析。
沖刺階段(11月-12月上旬)
1.學習目標:進行高輕度的沖刺題訓練,進入考試狀態
2.階段重點:練習答題規范,掌握考試時間分配,提前感受真實的考場氛圍。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決勝沖刺六套卷。
3.復習建議:
(1)快速復習教材和筆記對基本概念、公式、定理進行記憶,尤其是不常用、記憶模糊的公式。
(2)嚴格按照3個小時的時間要求,進行模擬試題或者真題的實戰演練,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對真題答題規范的研究與答題時間的分配。
2021考研數學復習方法【三】
把基本概念弄懂,把基本理論弄透
數學有龐大的知識體系,從知識論的角度來講,它的內在結構很嚴正,很富有層次感。從概念、定義到公理,從公理到定理、推論,層層演進,步步深入,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因為忽視了數學最基礎的知識,有時候你絞盡腦汁不得其解,很可能只是因為你對某個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我曾經的數學老師就特別告誡學生,要把握、領悟那些最基礎的數學概念。
我所謂的把基本概念搞懂,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的:首先是這個概念產生的實際背景是什么,界定此概念所運用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什么。接下來要弄懂這個概念的定義式,包括它的數學含義、幾何意義和物理意義,以及在這個概念上的拓展和延伸等等。對于每個概念我們都要盡可能地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把握。弄懂概念,是學懂數學的至關重要的一步。理論性的內容,比如說定理、性質、推論,首先要清楚它的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數學考試事實就是考察這些定理、推論的運用,只要理解透了,不管出題方式怎么刁鉆,你都可以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仔細閱讀教材,重視做題訓練
我覺得不同學校教材的編排體系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如果不是特別有時間和精力,還不如仔細閱讀你早已經熟悉的教材,扎扎實實地多啃幾遍,肯定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還是有其道理的??唇滩囊氈?,要對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地理解,最好還要弄懂每個定理的證明過程,我認為這些定理的證明過程對培養縝密的思維邏輯和良好的思維習慣非常有幫助。此外,課后的練習十分重要,課后練習題是對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最基礎的拓展和應用。
熟悉了教材之后,需要做題來鞏固知識,以加深對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使數學解題能力更上一層樓。這個時候,我們選擇的練習題不能難度過大,否則會極大地打擊前一個階段建立起來的信心,但如果題型過于簡單又讓我們無法領悟研究生入學考試數學科目的難度。
掌握做題的原則
開始做題的時候,要從小題開始做,小題一般需要的知識點少,運算量也比較少,易于剛開始復習的考生。做題訓練的順序應該是先易后難,先做簡單題,后做綜合和大題。這樣使整個做題過程有個良好的開端,并鼓舞考生信心。從而一道題接著一道題去做,既保持了做題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做題的能力。在考試過程中,考生尤其要注意時間效益,假如遇到兩道題目都不太會做,就優先做高分題,尤其是“分段得分”,注意計算過程。與此同時,要求考生審題要慢,思路要清晰,答題速度要快。在答題中寧慢勿快,爭取得分保證。
認真思考每一道題
很通俗易懂的一句話“做題的時候多用用腦子”。很多考生在后期復習時,由于做題的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再做一些題的時候,還是會感到不會做,這就是很多考生的通病,在題海練習中做題時不求甚解,也不分析出題者的出題思路以及想要考查的知識點,從而,就是做了再多的題也是白費??忌鷤冊谧鲱}的時候一定要學著思考,舉一反三,加強記憶,避免習慣性思維??佳袛祵W有部分題型就是考察考生的逆向思維,所以,需要考生在做題的時候集中精神最大限度的發揮腦細胞能量。這樣,再遇到什么類型的題目,考生都可以游刃有余。
深刻領悟考研試題,把握出題趨勢
考研試題是往年的考研試題,眾所周知,考研試題對于復習的作用很大。從考研的發展趨勢來看,題目難度變化不大,始終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深刻領悟考研試題就尤其顯得重要,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解題能力大概是什么水平,還可以從宏觀上把握命題趨勢。我個人的經驗是,考研試題不宜過早做,要把教材梳理完,把《考試指南》看完以后再做,最好還要留下最近兩年的考研試題,等待最后沖刺時進行模擬考試。做考研試題不能草草了事,很多同學考研試題看一遍或兩遍后就去做水平參差不齊的模擬題,其實最不可取。做考研試題要多看、多思、多想,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尋求不同的解題思路,淺嘗輒止很容易造成考研試題的價值流失。
善于總結題型
在題海戰術下,很多考生都變的疲憊不堪,如何利用有限的做題量,提高題型正確率呢。這就要求考生在做題后,善于總結歸納,總結錯題,總結經驗。學會舉一反三,通過總結歸納避免了做錯的題一錯再錯。這樣即便遇到不一樣的題目,但是知識點相同可以巧妙運用。而且根據記錄的錯題,可以為后面的復習提供有效的捷徑。
推薦閱讀:
考研大綱 | 考研經驗 | 考研真題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錄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