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低齡化越來越流行,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就把他們送到國外去留學,美國是很多家長的選擇,那么小學生去美國留學條件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出國留學網的介紹吧!
一、監護人
美國規定, 18歲以下的學生讀書一定要有監護人,但不一定是父母本人,可以是父母或是其他美國有綠卡的人或合法公民。學校申請表里需要填寫監護人詳細信息。監護人責任重大,最基本的是保證學生的吃飯和接送問題。監護人可以父母自己找,學校也可以推薦,一些學校還特別要求監護人住在學校附近或是自己有孩子在同一學校。父母和監護人可以私下簽定協議,寫上詳細的權利責任費用等等,但是每個學校自己還有一個統一的表格,需要雙方簽字,和入學申請資料一起上交。父母可以以陪讀的身份過去,但是沒有綠卡或長期簽證的話,只有用B2陪讀簽證身份入境,6個月到期后再出境申請一次,也可以在美國境內申請延期,不過需要學校在讀證明。至于長遠考慮,要申請長期簽證或綠卡都是有可能的。
二、有一定的英語礎和學習能力
在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下,幾乎一切都需要靠英語去交流,如果英語礎很薄弱的話,要盡量在出國前打好一定的英語礎和學習能力。出國留學一定是孩子自己主觀上想出去,而不是被父母一廂情愿地強制送出國。只有主觀上想出國留學,有求知欲和進取心,才能樹立好正確的學習態度,把握機會努力學習取得成功。
三、做好引導,減少焦慮
新生入學將要面臨新的環境,包括完全陌生的老師和同學、陌生的課堂、要受到新規則的約束,害怕上學后失去原來的自由,也不知道將如何面對新環境,而產生莫名的焦慮。這時需要家長家長幫助孩子提前“體驗”小學生活,消除這種焦慮情緒。
——提前帶孩子到小學進行參觀。讓孩子了解學校離家的路程,上學所需要的時間;帶孩子看看學校的設施,如教室、體育室、餐廳、活動區等,讓孩子對學校生活心生向往。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課游戲,分別扮演老師和學生,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熟悉課堂行為習慣,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舉手、用多大音量回答問題以及基本禮貌用語等。
通過這些,讓孩子早有心理準備,從而有信心迎接小學生活。
四、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
在國外學習期間也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家長要在出國前提醒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交流交際能力和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遇到問題要知道怎樣去正確處理,或者應該向哪些人尋求幫助。另外,家長也要跟孩子保持溝通上的通暢,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五、小學生去美國留學優勢
孩子適應期短,英語幾乎不是負擔,而且很快地能夠適應美國的學習環境,非常有利于在美國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及大學的學習中完全沒有如何適應、融入美國的問題。
美國的小學分班跟中國不同,每個新學期都要給孩子們重新分班。這樣的優勢在于,孩子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與更多的人打交道。一方面實現了廣交朋友,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交際能力。美國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們的獨立自主性,那種五六年一直一個班的方式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集體主義精神,而美國本身就是個崇尚自我,重視個性的社會。
美國小學非常重視和家長的溝通,更鼓勵家長的積極參與學校生活。美國小學每年都會舉行“嘉年華”或者家長開放日,在這樣一個時候學校邀請家長來到學校參觀校園,并且觀看師生們表演的節目,還有很多活動是要求親子共同參與。這提供給了老師丶家長和孩子共同溝通交流的好機會。此外,美國小學里面有許多家長做志愿者為孩子們服務。
其實美國的小學教育最主要展現出的特點就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發展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他們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鍛造他們立足未來的本領丶養成獨立自尊的態度;注重呵護孩子的心靈,不斷挑戰和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們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為得到第一而驕傲。
推薦閱讀: